宣汉地区有哪些风俗民俗?
1、走人户
四川民间社会习俗。流行于四川各地。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、新居落成等情况。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,称为走人户。
届时,一般要带上猪蹄、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、好酒等礼物,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。主人家割肉买酒,热情款待。
2、元宵对骂
温泉是开县一座盐埠古镇,一条东里河穿镇而过,将镇区一分为二,河东、河西的居民便凡事总爱比个高低、争个强弱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,当地人有一个“翻老底子”(即对骂)的奇特风俗。
每年的元宵夜,东西两岸的人提着灯笼、火炉,来到各自后山山坡,设案秉烛,恭呈香茗烟糖,推举出领骂和助骂的本营主帅,由骂技超群、妙语连珠、声如洪钟之士和多谋善思、善揭人短之人担任,领头痛骂对方。
3、姑爷节
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,姑爷纷纷去给岳父岳母拜年。潮汕人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“食日昼”,就是吃午饭的意思,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家(某些地区因路途遥远可能会住下并吃晚饭)。
4、缩尔
彝族交际习俗。为彝语音译,意为解除回避。如媳妇与需要回避的 长辈没能回避开被视为失礼。一旦失礼,须于当晚举行此仪式解除回避。 届时,媳妇要带上酒到长辈家中,在至亲好友的见证下,恭敬地给长辈敬一碗酒,电报声明自已绝非有意失礼,以求得谅解和安抚。同时,当众宣布解除回避,从此双方可不再回避。
5、春倌说春
汉族社会习俗。流行于四川各地。时间在春节前后。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,身着官服,左手执木刻春牛,右手拿春棒;现在的春倌,装束与普通人一样,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。他们爬山涉水,走乡串户,每到一地,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。
演唱完毕,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。说检结束后,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,以作报酬。
宣汉地区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区,拥有丰富的风俗民俗传统。以下是一些宣汉地区的典型风俗民俗:
1、川剧变脸:川剧变脸是宣汉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,以其独特的面具变换技巧而闻名。演员通过迅速更换面具,展示不同的情绪和角色,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惊喜。
2、 火把节:每年农历正月十五,宣汉地区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庆祝活动。人们手持火把,穿着传统服饰,跳舞、唱歌、放烟花,以庆祝新年的到来,祈求平安和好运。
3、龙船节:宣汉地区的龙船节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活动,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。人们会制作精美的龙船,载着龙船游行于河流或湖泊上,同时伴随着舞狮、舞龙等表演,庆祝端午节。
4、茶文化:宣汉地区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传统。人们喜欢品尝茶叶,尤其是宣汉茶,同时也注重茶道的礼仪和茶艺的传承。
5、婚俗:宣汉地区的婚俗也有其独特的特点。例如,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彝族或汉族婚礼服饰,举行传统的婚礼仪式,如拜堂、敬茶等。
这些风俗民俗是宣汉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,展示了当地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。当然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风俗民俗可能会有所变化和演变。
宣汉是集红军文化、巴人文化、土家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,除了薅草锣鼓、元宵民俗活动外,宣汉的本土民俗文化更是多不胜数。“我们还有板凳龙、踩狮、车灯、彩船、秧歌、钱棍、太极扇、郁闷全、彩龙等民俗文化表演项目。其中,余门拳还进入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呢!”
“余门拳起源是华佗创立的“五禽戏”。传说华佗被曹操所杀后,两名弟子避祸远走云南研习医学,沿河而下至宣汉东乡,露宿一余姓农家,见余家老父身染重疾,卧床不起,就传授其“五禽戏”。这是余门拳的起源。据说余家学得“五禽戏”全功后,一直作为家术秘传。
余门拳以其手法多变、短手寸劲、提砍砸压的特点,在全国很有名,被载入了《四川武术大全》,经历代代相传,不断吸取各代名师的精华,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拳术。”向莉介绍起余门拳也是津津乐道。